禮尚往來是個筐,啥都往里裝。
很難說中國人送禮收禮的習俗是好是壞,走動關系也并沒有是非對錯之分,甚至收禮和收錢都未必有高下之別。凡是一句話說不清楚的事,國人都一概歸咎于國情。國情如此,如之奈何?
但如果肯較真,拆開層層包裝,倒也能理出一些道道來。
比如,要理解禮品的本質,不妨從送禮人和收禮人的心理預期來看。一般來說,送禮人希望傳遞善意,收禮人則通過禮品反饋善意。如果送禮人除了表達善意,還希望通過禮品輸送利益,那么禮品還將承載“價值轉移”的功能。
禮品的價格通常具有兩面性,一方面是禮品本身的實用價值,另一方面則是轉移的價值。如果禮品的價格明顯超過了禮品本身的實用價值,那么剩余部分則可以簡單理解為“價值轉移”,而禮品的拍賣、回收、轉送等退出方式則可以理解為轉移價值的兌現。
兌現過程中,可能產生溢價,但更大可能會產生折價損耗,所以兌現是有成本的。
在禮尚往來的過程中,往來越多,成本的損耗就越高。所以,越來越多人發現,禮品經濟,其實不經濟。